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培训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修改稿)
“十四五”时期(2021-2025)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升本的历史机遇期,是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间段,也是继续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关节。培训学院将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引领,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重点,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科学谋划,制定本规划。
(一)前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要求: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加强终身学习法律法规建设,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深入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培训学院将严格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相关精神和
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升本的顶层设计的要求,一是要认真剖析成人教育工作中的难点和短板,转变思维、突出重点,以规范办学、依法办学为原则,稳定发展学历教育。二是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积极开拓各行各业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推荐一体化运行。三是要认真探索继续教育工作新途径,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实行目标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学与管理人员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把培训学院建设成为学习型和开拓型的部门,提高培训学院在学校发展进程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三)目标指标
总体目标:
以成人学历教育和社会陪训为龙头,以陇南市第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陇南市金桥职业介绍所为抓手,扩大继续教育规模,拓展继续教育范围,在学历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与省内外名牌大学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的专业多样、教学灵活的培养模式。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以教师教育培训、电商人才培训、涉农人才培训、党政干部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把学校打造为陇南市各级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和培训资源中心。争取到2025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人数达到3000人,非学历培训项目年均超过50个,培训人数年均达6000人次以上。
目标指标:
1、巩固和保持成人学历教育规模
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办学资源和办学特色,积极稳妥地发展继续教育。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实际,科学设置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新增3-5个应用型本专科专业,巩固好与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的合作办学关系,适当扩大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争取与甘肃中医药大学、杭州商学院、四川大学等学校达成成人教育联合培养协议,不断扩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人数累计达到3000人。
2、拓展和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202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将联合启动第二轮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经费等方面与第一轮培训有了较大的转变,甘肃省教育厅在国培项目的设置、经费使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优化教师培训项目、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培训经费进一步下移到市州,公开招标培训项目成为必然,学院力争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和管理队伍,在项目申报、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后勤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学前教育教师、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名校长名园长、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积极对接市县教育局,承接和协作开展县级教师线上线下培训。“十四五”期间每年教师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培训经费不少于500万元。
3、创新和发展社会行业技能培训
充分发挥陇南市唯一一所高校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与对接,开拓培训市场,创新培训手段,提升培训质量,推进训后服务,延伸服务半径。主动与各市州组织部、商务局、电子商务发展局、农业农村局、扶贫开发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沟通协调,承担党政领导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电子商务人才等各级各类社会行业人才培训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培训不少于3000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000个。
4、转型和升级职业技能鉴定工种
2020年1月起,国务院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和检验,这就表明原来大一统政府导向的职业技能鉴定已成为过去时,在校大学生“1+X”职业技能证书的全面推开和职业技能等级的社会化认定要求职业技能鉴定所必须转型和升级,未来几年我们将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寻找特定人群举办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种,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1+X”技能证书培训与认定,争取现有鉴定工种由中初级升级为高级工种鉴定,加大对保育员、育婴员、电工焊工等需求量较大的工种培训和鉴定,持续夯实鉴定质量,确保技能证书为从业者提供技能支撑和收入保障。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1-3个工种,年鉴定人数不少于5000人。
5、建设和运营远程网络教育平台
随着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大部分培训都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并且要求网络上学分认定、课程管理、资源共享,“十四五”期间学院要建设并正式运营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和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媒体化相结合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
(五)重点项目
1、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
综合“十三五”期间培训业绩和培训质量,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累计培训规模达到 5000 人次以上;在培训项目研发上,引入团队模式,突出精品化,开发高层次的、适应新的中小学教育方向的培训项目;在培训合作上,强化与市、县(区、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校的深度合作;在培训管理上,要更加注重培训质量,加强对包括培训项目审核、申报,培训过程质量监控,培训效果反馈等整个过程的管理,制定更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抓住学校高职专业群建设契机,搭职业教育发展的顺风车,围绕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战略的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相关二级学院的学科优势,对接企业行业、政府部门和人才市场,争取在电子商务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参与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通道物流等领域开展系列的培训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培训不少于3000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000个。
3、深化培训基地建设,拓展网络平台培训业务。
加强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性基地、甘肃省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陇南市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和扩展陇南市初等教育研究中心培训功能,争取建成陇南市教师发展中心、甘肃省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行业培训基地(中心)5-8个。建立和完善长效的招生、培训、教学和实践管理制度。
确保新建网络培训平台1个,开发和购买网络课程资源300门以上,聘任和配备网络教育教学师资队伍100人左右,培训网络平台专兼职管理人员不少于50人,争取到中小学教师、电子商务人才等2-3个领域网络培训资质。
(六)重要措施
1、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培训流程,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硬件软件投入,改造培训食宿条件和教学场所,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培训调研、方案设计、协议洽谈、项目实施、追踪反馈、经费管理等一系列规范化的培训管理流程。
依托校内外资源,组建教师培训、涉农人员培训、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创业就业培训等5支专业培训团队,选聘优质师资100-150人作为兼职培训专家,建立培训师资资源库,开发多样化、多层次、多序列的模块式课程项目库。
2、加大培训力度、打造品牌项目 ,推进网络培训平台建设。
发挥学校学科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发具有市场适用性和竞争力的培训项目。重视从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成果中发掘可投入学历教育和培训的资源,开展针对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强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其他办学机构的合作,开拓培训市场,扩大影响力。优化培训品牌培育,实施培训质量满意度评价,努力提升培训服务质量,不断推进学校培训品牌项目建设,力争形成3-5个品牌培训项目,保证网络培训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
结束语:
培训学院工作具有相对复杂性和不可预计性,未来几年,在国家全力推进教师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会出现培训的高峰期,但培训项目建设方式的重大改革,对培训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对管理服务水平的精细化要求都为学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统筹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主动作为、砥砺前行、内聚力量、外拓业务,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升本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